前後想去吃北門炸粿兩次都撲了個空,第三次終於等到了。
前兩次沒吃到的原因,一次是過年,一次是清明,所以大節日不要來,一定不會開。
店家的營業時間是兩點,一點半就有客人在等,
老闆娘也很大方讓我們進去坐著,還親切的先問我們要吃些甚麼,我點了:肉粿、蚵仔粿及蒜頭。
店裡的擺設很簡單,除了竈腳,就只有四張桌子,
牆上掛了一幅油畫 - 老闆和他兒子媳婦的工作情形,現場看到的也的確如此,三個人站在油鍋前不停地炸粿;
牆上還有一些報導及照片,看得出來生意真的很好。
在等待的時間,看到除了老闆以外的兩位老先生,詢問之下,才知道是老闆的朋友,來店裡做義工;
老闆在準備營業用的各種食材,兩位義工幫忙協助將醬料裝入小袋中和整理蒜苗,也是很忙碌的。
而且越接近兩點,店外的人越多...
這是店家特製的醬料,鹹鹹甜甜酸酸的,顏色感覺很像五味醬,但少了蒜的味道,多了點柑橘類的水果甜味。
終於,老闆把第一批的食材下鍋了,這百年老店的招牌,似乎在說明老老闆佝僂身體的原因。
上桌了,上桌了,等了好久好久才吃到的炸粿,比我想像中的要小一點,不過像章魚的蒜頭,這可是我第一次吃到。
蒜頭吃起來不嗆,也許我吃到的是青綠色的部分,
老闆在準備的時候,我拍下了桶內的青蒜,有蒜白也有蒜青,看來我應該多點幾個,這樣才可以分辨出蒜白和蒜青的味道有沒有差異。
肉粿和蚵仔嗲兩個外觀差不多,老闆方便客人辨識,將蚵仔嗲切一半以做區分;
除了外觀差不多外,內容除了肉和蚵仔不同外,也沒有多大的差異,但是兩者的口感卻大大不同;
蚵仔新鮮,沒有腥味,十塊錢一個蚵仔嗲,居然裡面滿滿都是蚵仔,
單吃就可以吃到蚵仔的鮮甜,沾上老闆特製的醬汁,又是另外一種風味,好吃!
肉粿是所有價目表上最貴的一項炸物 - 15元,裡面充滿了肉塊和青蔥,
肉塊吃起來有嚼勁,新鮮度也不輸蚵仔;
其實老闆的生意好,食材的新鮮度是可以掌控的,不會擔心半成品放過時。
如果要吃這家炸物,一定要比較早到,要不然只有排隊等的份,無論內用外帶,都是要排隊;
能夠吃到這傳承四代的好味道,真是一種好福氣。
北門炸粿
地址:新竹市城北街15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