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早就被無情的Morning Call給叫醒,拉開窗簾已經出太陽了,此時的東大門就像一般的街道,絲毫看不到前一晚的熱情,路邊的攤位只是把攤車關好,彷彿用沉睡來等待下一個熱情。
在去景福宮的路途上,看到大批人馬,不誇張,真的是大批人馬,看起來是要準備拍攝歷史劇。
景福宮是我們4/29第一個行程,景福宮是在1395年由朝鮮王朝的太祖李承桂建築的第一個正宮,原有200棟以上的殿閣構成的建築群,但在1592年因日本侵略而大部分損毀,得以倖存的只有勤政殿和兩層建築慶惠樓,現在所看到的景福宮都是依據歷史,再經過重建工程復原的樣貌。
坊間的旅遊書籍多半是說會從光化門進入,但是韓國政府從2006年開始進行光化門遷建工程,預計耗時3年,將光化門南移15公尺,以木材重新建造一個新的光化門,以恢復朝鮮王朝時期光化門的原樣,所以我們從停車場下車後,第一個進入的就是興禮門。
進了興禮門就可以看到勤政門,得過了勤政門才能到勤政殿,勤政門內的廣場是舉行正式儀式以及百官朝會的地方。
穿過勤政門後,便看到勤政殿。勤政殿的四周有著十二生肖石雕圍著,問過導遊有何涵義,導遊的解釋是就像中國的天干地支一樣,嗯~那是怎樣哩?還是不懂...。勤政殿前方的廣場是百官朝會之地,廣場的地面是用花崗岩鋪成的,分三條道路。中間的道路稍高、稍寬,是國王走的路,兩側的稍低一些,是文武百官走的路,另外代表文武百官的品階石分列於廣場兩側。
同為漢民族的韓國也有龍的傳說與神話,在勤政殿的天花板上有兩條七爪的龍,韓國的龍是七爪,跟中國、日本的龍都不一樣。
修正殿,導遊說明成皇后是被日本人在這裡殺死的...
剛好看到一個穿韓服的阿珠媽導遊,是說中文的唷!
幾乎每一個宮殿後方都有這樣的煙囪,韓國冬天很冷,在屋子的側邊會有燒炭的地方,人們在屋子活動於炕上,以保持溫暖,通常宮殿內沒有君王在的時候才會燒炭,君王在的時候不會燒,這是因為掩人耳目,怕敵人攻打,
修政殿的後方是慶惠樓,慶惠樓建在一個大池塘上(應該算是池塘吧!),是國家舉行宴會的地方。
穿過右手邊的門,來到了千秋殿、思政殿及萬春殿,千秋殿是發明韓國文字的地方,韓國的文字是由23個窗櫺文字,加上一個門環文字組合而成的,所以韓國的字母一共有23+1,所有的文字都放在字庫內,字庫的命名是以千字文的順序來命名的,但是我好像少拍到"天字庫"。
哈哈,果然少了天字庫,帶我下次有機會去韓國時再補吧!
千秋殿是韓國文字發明的地方,裡面的陳設與過去中國的私塾很像。
在思政殿外有一個有意思的東西--仰釜日晷,日晷這東西應該是從中國傳過來的吧!
思政殿內部。
交泰殿和康寧殿是以前國王和皇后的寢宮,裡面擺放了古時候國王與皇后用膳與就寢的擺設,進入交泰殿和康寧殿參觀必須脫鞋進入,康寧殿位於交泰殿的後方,這是依照太陽照射的方向來看,皇后是不可以踩到國王的影子,表示尊重與敬畏。
範圍超大的景福宮認真參觀起來,一整天都不夠,無奈我們是參加旅行團,導遊的解說有限,對於一些設備,我們不問他是不會輕易說出口;對於韓國過往的歷史,我們也是只有課本上的記憶,如果要參觀這樣的有歷史意義的古蹟,得找當地的導遊解說,要不然會有空入寶山的感覺。
離開了古代國王居住的景福宮,來到了現在韓國總統辦公居住的總統府--青瓦台,青瓦台位於鳳凰山腳下,據導遊說,鳳凰山在日本統治期間,被釘入了妨礙韓國政治發展,破壞韓國風水的鋼釘,後來經過風水師謝明景的指引下,拔除不少鋼釘,使得韓國這幾年在國際舞臺上逐漸開始嶄露頭角。
這裡就是"真的真的喜歡你"劇情裡面,峰順想進去看看大統領,被護衛攔下的地方,老實說走到這裡,還真想看看韓國大統領的護衛官是不是個個都英俊挺拔。
這是在青瓦台附近的大鼓閣,據說有五十年歷史。
接著來到仁寺洞的古董藝術街,說是古董藝術街,倒不如說是一個市集比較合適,也許是剛好碰到星期天,這裡的人(無論當地人或觀光客)相當多。
這是來到韓國必買伴手禮--太極扇,如果你送這樣的禮物,大家一定都知道是從韓國買回來的。
在古董藝術街上,有些傳統小吃,不過與台灣相去不遠。
這個機器做出來的東西,很像台灣的糖蔥,只不過外面裹上綠豆粉,吃起來比較沒有那麼甜,也不會黏牙齒。
這位阿珠媽與她老公正在使勁地做麻糬,麻糬做出的口味有點鹹味,外面也是一樣沾上綠豆粉,吃起來Q塊塊,與台灣的味道相當不一樣,好吃。
在藝品店看到的藝術品。
在仁寺洞的便利店,買到了傳說中另一個好喝的飲料--咖啡牛奶,要記得買這樣的三角包裝,超好喝的,不過要麻煩店員幫忙剪個角,包裝上沒有缺口可以撕開。
南山韓屋村,這裡有最完整韓國古時候的屋宇,這天早上幾乎都在趕行程似的,景點一個接著一個,讓我的腦袋有點來不及記憶。
一進入韓屋村,右手邊這棟非常漂亮的建築真是讓人意外--廁所,仔細看後覺的韓國人的想法真是怪異。
韓屋村內有一個可以舉辦傳統婚禮的場所。
很幸運的,這天剛好有一場婚禮,據導遊說,韓國人結婚不送紅包,是和日本人一樣相信婚姻是純潔的,是送白色的禮金包。
中間那位就是新郎。
從韓屋村眺望首爾塔,首爾塔是三星集團所擁有,主要的功能是電視波的發送,上面有一個旋轉餐廳及眺望台。
在韓屋村內的古早韓國遊戲--投壺,是把手中的箭,投入前方像壺一般的容器內,這樣的遊戲,不知道韓國人為何可以玩的如此高興。
各式韓國傳統小吃。
可以去吃飯了嗎?跟旅行團出來旅遊我第一次感受到肚子餓(因為通常旅行團很像在餵豬,一餐吃完沒多久,馬上又是下一餐),無奈我們的師傅(韓國的司機)把車停在對面馬路,所以我們必須穿過地鐵的地下道,也因此看到了韓國地鐵站的樣貌,這一站叫做忠武路,是3號地鐵和4號地鐵的交會站。
有夠密密麻麻的地鐵路線。
搭上了車,對於飢腸轆轆的我,拍下路邊街景是唯一可以忘記飢餓的方法。
蔬菜球。
南大門市場。
不知道是哪裡的街景。
首爾火車站附近。
到了,到了,吃中飯了,中飯是韓式拌飯及涮涮鍋。
每餐都有大同小異的小菜,這次有一盤很特別--左上方鴨蛋白,韓國的鴨蛋與台灣不一樣,完全不鹹,很好吃。
韓式拌飯上桌了。
擠上拌飯醬。
完成,開動!
吃飽喝足,坐上車往愛寶樂園出發,車程兩小時,很好,正好可以假寐一下,完成下半天的玩樂任務。
《待續》